刘润没说完的真相:硬折扣的终点,是干掉工厂!
你有没有发现,消费市场正在分裂?
下午还在各大平台比价,为了买一包纸巾省5毛钱绞尽脑汁;晚上却眼都不眨地花200元买一个香薰灯。
这不是简单的消费降级,而是刘润所说的K型分化:一端是极致性价比的必需品,另一端是为情绪买单的情绪品。
硬折扣模式因此大火。京东、奥乐齐、好特卖等企业通过砍环节、做自有品牌,打掉供应链成本,满足人们对性价比的极致追求。
但真相是:如果硬折扣只做供应链成本,满足人们对性价比的极致追求。
一、供应链优化的尽头是生产端
传统认知中,一件商品从工厂到消费者手中,要经过多层分销:全国总代、区域代理、经销商......每个环节都在加价。
硬折扣通过直采、做大自有品牌,确实砍掉了这部分成
本。然而,这仅仅解决了流通成本的问题。
一件商品的最终成本,早在它离开工厂的那一刻,就已经被决定了。
如果你的生产成本本身就高,那么供应链优化得再好,也只是在为一个低效的制造系统做搬运工。
二、一个印刷厂老板的生死启示
“家人们,现在印刷市场的竞争只能用‘惨烈’来形容。”
一位从业20多年的印刷厂老板感叹:“前几年生意还不错,可这两年订单越来越少,利润越来越薄。为什么?”
因为他舍不得更新设备,生产效率低,质量也不稳定。客户都被那些智能化工厂抢走了。
传统印刷工厂人工成本高,原材料浪费严重。由于设备精度不够,裁剪时经常出现误差,造成大量浪费。人工操作还容易出错,次品率高。
而智能印刷工厂呢?
自动化设备精准度高,能大大减少原材料浪费,还能24小时不间断工作,效率大幅提升。同样的订单量,智能工厂可能只需要传统工厂一半的人力和时间。
三、智能工厂:硬折扣的终极武器
中科天工智能工厂效果图
当京东这样的巨头做硬折扣自有品牌时,它选择的合作伙伴,必然是智能工厂。因为这实现了三重升级:
1. 精准降本(Cost)
精减品类,把规模做到极致。
智能工厂从原材料端杜绝浪费,实现了生产成本的结构性下降。这是折扣的源头活水。
AI算法预排版,让印刷厂一刀下去,能省出几张纸的利润;自动调色系统,让油墨浪费降低到近乎为零。
这些省下来的钱,才是最有竞争力的利润空间。
2. 柔性生产(Flexibility)
现在的客户,不仅要求质量高,还要求交货快,最好能个性化定制。
智能生产线可以今天生产10万包纸巾,明天无缝切换生产5千个定制包装。小批量、快反应,满足了硬折扣模式快速试错、迭代产品的需求。
3. 品质可控(Quality)
数字化生产意味着标准化和稳定性。保证了每一件出厂的产品品质高度一致,守护了硬折扣‘品质不变’的生命线。
四、未来竞争是制造力的竞争
表面的零售竞争,是流量与供应链的竞争。但归根结底,是对制造端改造和掌控能力的竞争。
硬折扣的本质,从来不只是‘卖得便宜’,而是用智能化的制造效率,重新定义商品的生产成本。
这是一门苦生意,需要啃下生产端这块嘴硬的骨头。但这又是一门好生意,因为它构建的,是一条基于极致效率、任何人都无法轻易复制的护城河。
结语:所有行业都值得重做一遍
K型分化的消费市场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:在必需品赛道,性价比是唯一的通行证。
而实现极致性价比的路径,正在从供应链优化迈向生产端革命。
智能工厂不只是印刷行业的未来,也是所有制造业的未来。从日用百货到服装家电,从食品饮料到家居建材,每一个行业都值得用智能化的方式重做一遍。
你的工厂离智能化还有几年?这个问题的答案,可能决定了你的企业离倒闭还有几年。
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,不会为任何人停留
